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冯远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关注中国画如何更好地继承创新

2010-06-01 09:40:57 来源:美术报作者:潘欣信
A-A+

相关文章: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启动

                    突出中国画的“意象”本质

  记者:此次“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提出了“意之大者”这样一个学术主题,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怎样的意义?

  冯远:近些年以来,中国画艺术展览多种风格、多种样式、多种主题的活动非常频繁,应该说呈现了一个繁荣丰富的局面。首届中国画双年展是把“意之大者”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来,我理解策划者拈出个“意”来可能具有两层意义:一是提出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表意、畅意的艺术精神,当然这里的写意、表意、畅意是相对于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与美术的似与非似等概念去讲的,它更加强调发扬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意识及主客观合一的意象性表现特征,强调中国艺术的特质及表现性的价值。“意”者,人或事物流露出来的情态和潜含的内涵。在人,或有意识、意气、意志、意绪;在事与物,则有意念、意味、意趣、意蕴或意境之说。而“大”,乃为特重、突出、首要等意思。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传统中国绘画,自从墙壁上一步步地发展到卷轴画、水墨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曾经十分注重“意”的功能。此次中国画双年展提出“意之大者”,通过从艺术发展的源头上进行一番梳理,把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中国画的核心要义,重新强调并提升到一个高度来认识。第二,提出这个学术论题,不单是彰显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现代形式,更是对中国艺术中以写意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追寻的再倡导。我想主办者此次强调得如此鲜明系有所指,并不是说中国画历史上就没有提倡过“写意”。这一命题之确立乃是对应当下中国画繁荣的格局中间出现的某一种倾向性问题,是有所针对地提出来的。

  记者:在浙江举办这样一个以“中国画”为主题的双年展,您认为对杭州,甚至说对整个浙江有什么样的意义?是不是每一届的主题都会有所不同?

  冯远:浙江依托着渊源有自的厚重文脉和富庶经济基础,以及它所具有的人文地理、才俊辈出的特点。一贯以来,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以及强调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所以,由浙江的艺术家同仁策划推出这个双年展,我认为既适逢其时,从全国范围来说,也具有“众望所瞩”的有利条件。当然,双年展的学术命题对杭州、对浙江的中国画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以来,浙江中国画对传统的研究比较深入,浙江当代的中国画艺术,如何在良好传承的基础上做好“创新”这篇文章,更是一种反向要求。所以,浙江的同行在拥有诸多优势的情形下,面向全国甚至是面向世界,推出这个活动,实际上也为自身设置了中国画艺术在今天如何更好地继承创新这样一个历史重大命题。

  至于主题,下一届中国画双年展当然会由下一届的策委会、艺委会,根据两年以后的专业发展形势提出新的构想。但是我认为“意之大者”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核心价值,将会成为中国画家的长远目标所追求。

  记者:当前关于中国画的常设性展览活动,主要有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以及每年举行的“全国中国画展”等,您觉得此次双年展和中国美协每年一届的“全国中国画展”有怎样的区别?

  冯远:据我了解,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或“会员展”属于年度性质,年度展可以设也可以不设主题,主要是协会会员新成果的展示。而双年展一般需要设定一个基本内容,即确定有一个特定的学术命题,有一个明确的学术理念和它想要倡导的一种学术价值导向。根据这个创作导向,通过相应的机制来选择一定数量的取得实践成果的艺术家的作品来参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个展览的学术命题,体现它所要张扬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集中、展示,而一个好的展览它不能也不应该是包罗万象博览会式的结构方式,这是通常双年展应有的特点和意义所在。

  记者:前几年,国内出现了许多个“双年展”,但是通过六七年的沉淀,能按照“双年”或者“三年”规则出牌的屈指可数,针对当代这一情况,您是如何看待“双年展”这一展览模式?这一类型的展览如何才能有效地延续?

  冯远:这是整个艺术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所谓“双年展”这个模式当然是外来的。它是每隔两年由一个或几个学术策展人,提出一个理念或主题,并按照他(他们)的学术思路来组织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示。在西方,双年展更多的是具有某种前卫创新的实验性特点。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对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一批有志于此的艺术活动家、策展人和赞助方的参与积极性,使各种双年展应时而生。国内现有的一些双年展的主旨定位各不相同,和西方双年展在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学术标准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

  有些双年展在开始之后难以为继,我想主要问题是学术策展质量和资金来源方面,比如说缺少一个好的学术概念理论的提出,这是核心要素。通过展览,能否引起社会比较大的关注,艺术家参与的热情和资金支持的力度与预期的目标是否匹配?这些多重因素都可以影响它的继续,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我认为首先双年展的学术策展队伍需要很强,它应该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艺术眼光和作品来源的质量,应该能够根据当下中国美术发展的现状和国际文化交流中不同的创作动态、思潮来捕捉一些新的亮点,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具有意义,艺术家就会被你提出的问题所吸引,就会有参与的热情。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学术理念,艺术家参展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参展的艺术家缺乏影响力或者作品水平一般,一次没做好,社会上的关注度就会降低,继而主办方(包括政府和各类社会团体)对你的支持和重视程度降低,社会资金的来源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多种因素综合,就造成国内一些双年展难以维持,或者说难以产生良好的后续效应。我认为推出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只要能得到社会和艺术家的认同,经费不是主要的问题,其他困难也都是能解决的。

  我个人认为,在特定时期,各地纷纷有搞双年展的积极性,这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好现象,当然凡是一多就容易出现“乱”的问题,这是必然的。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它要经受自然淘汰的法则。做得好的,适者生存,自然会形成品牌,那些出现各种问题的也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家都热情参与的过程,艺术要发展是困难的。所以我觉得作为繁荣发展的起步或初步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一点“盲目”,都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这个新事物被推动起来以后,就会有比较,有辨别,谁做得好,就能够持续发展生存下去。

  记者:像“北京双年展”强调架上艺术,“中国画双年展”明确以中国画为主体,这一类型的展览的发展壮大,您觉得会不会对老牌的活动,比如像“全国美展”等形成影响?

  冯远:我觉得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却为艺术家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比如说,一些注重传统艺术的人,他可以通过一些我们所熟悉的品牌展览来参加活动,而一些年轻艺术家,他也可以申报参加那些注重创新艺术形式、学术理念的展览,去扩大发展自身的机会。我以为这样的局面应该是个好事情,让秉持不同学术理念和艺术追求的艺术家,都能找到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舞台。在共同繁荣艺术创作的前提下,各种学术主张与观点和实践成果都能得到尊重,都能获得展示发展的空间。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冯远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